Following system color scheme Selected dark color scheme Selected light color scheme

Liang-Bo Wang's Blog

About | Talks | Archives |

數位時代的生氣

在數位時代,很用力地的生氣是件很困難的事。

首先溝通媒介就不太鼓勵這種事。想要在 FB 上放地圖砲狂譙一件事,但 FB 會因為太激烈的發言,所以真正看到的人其實不多,或者只會推播到擁有相同偏好的那群人,好像達不到「譙人」的目標。其實絕大多數的社群網站或多或少都有這種「取暖的功能」。

再來,撇開生氣的對象,不論是一個群體,或者是私下的幾個人之間,數位時代的生氣還是很不一樣的。先從一般的情緒表達說起吧,數位時代的工具們,大幅地加強抒發自己日常的情緒的表現力。從傳統文書多少能使用的顏文字,到表情符號,到貼圖、會動的貼圖,人們越來越有辦法把日常中再小的情緒波動,用很誇張的方式表現。

例如,發現垃圾車今天早來的十分鐘:

  1. 今天垃圾車竟然早來十分鐘(怒)
  2. 今天垃圾車竟然早來十分鐘 Σ(°Д°;
  3. 今天垃圾車竟然早來十分鐘 !!!!!!!!(附上抱頭痛哭的動圖)

但很極端的負面情緒呢?

今天醒來發現總統跟國會最大黨,都還是國民黨

這樣僅陳述了事實,但沒有表達出自己心中的憤怒。

乾瞪著眼躺在床上未能起身,咬著牙憤恨地向天花板空揮拳頭,雙手交替著直到手臂也失去了力量。

……干我屁事,而且動作太長了像在寫小說,可能也超過一些媒體的字數限制。顏文字好像也不痛不癢,用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 (翻桌)表達這樣的情緒?只會感覺很「不正式」頗具戲謔之意,但真正憤怒的人是不會開玩笑的。

想了想,好像還是只能回歸到傳統畫信時代的方式,外加實體的動作。像是失聯,解除朋友,Unfollow,或者改用更激進的手段與詞彙,髒話就很有效。

但這樣的推論讓我很好奇,以前的人是怎麼跟別人吵架的。

其實讓我觀察到生氣在不同媒介的表達,並不是緣於前述狀況。這起源於一次我在看老人家用 FB 訊息吵架。例如年輕人失約了,老人就會很生氣的拿出……手機敲那個人,我猜他想說的是

全部人都在等你一個了!…(下略五十字氣話)

但最後送出的訊息是

在等你 恩

也太溫柔了。原因很簡單,老人很難連續打超過十個正確字,在爆怒的狀態,能靜靜地(手寫)選字五個字就了不起了,那個「恩」也只是不小心按到。所以就會看到一個人嘴巴上很生氣的霹靂啪啦迸出一堆字句,但手機上打的、傳過去的卻沒什麼。

意外地是,這樣的媒介反而充當一個不錯的情緒緩衝,對老人們來說。本來很氣的,在送出訊息,另一端回覆之後,不知怎麼地就平復了許多。

那年輕人呢?

還沒有足夠的觀察記錄(大家也不要這樣戰我 > <)但我想,明年大家都投柱柱姐就能收集足夠的樣本了(笑)

EDIT 2015-10-10: 可能還沒機會投柱柱姐呢。世局改變得太快。

/

題目是在旅程中想到的。

一開始是想到中文的「數位時代的生氣」,但總覺得不夠帥氣,改取了個 dichotomized affection,dicho- 是個在寫論文學到的詞,其實跟 binarize 是差不多的概念,但想了想,這篇要講的也不是在情感單位裡找個 threshold 去區分 0/1,再改成了 polarized affection,但想了想,這個情境應該比較像無法原原本本地被傳輸訊號,應該是個 low-pass filter……是說我在幹麻,中文曖昧地乾脆,這樣就好了 :P

/

這是篇舊文,寫於 2015-08-26。

今天看到 Facebook 要推新更多樣的表情符號,而不再只是讚。於是就想起了它。也順便看看部落格貼這種文章會有什麼回響。

Today, Facebook is taking the wraps off what form the new Like may take. It is rolling out “Reactions,” a new set of six emoji that will sit alongside the original thumbs-up to let users quickly respond with love, laughter, happiness, shock, sadness and anger. (Source: TechCrunch)

/

那時候有人回覆說應該要考慮髒話的形況。

髒話應該就是最有效傳達情緒的用詞了,但我媽有教我不能講髒話,所以不在考慮範圍內 xd

例如(假設)

  1. 明明說今年可以畢業,結果老闆不肯簽離校單,幹
  2. 去你的明明說今年可以離開這他X的鬼地方,結果那個死老頭不肯簽離校單,幹這什麼屎情況

我覺得還是沒有比表情符號來得有效,或者說,情緒密度不夠高,而且想要達到更深的幹意(?),常見就多加幾個髒話。

但我不確定大家平常怎麼閱讀的,除了很多匿名討論區外,網路上大家也不用指著對方鼻子講,話講起來都沒什顧忌,這些看久之了後,對這種用詞會自動濾掉,不然就是很難知道對方到底有多生氣。

對我來說,改變對某人的認知遠比起他使用的髒話來得震撼。「哇原來這個人生氣起來這麼可怕(筆記)」,好像是跨過絕對不能跨過的紅線。但這變成是討論「數位時代的底線」或「數位時代的形象」了,遠超過我目前思考範疇啊。